普特会后,俄罗斯方面的动作值得关注。就在日前,克里姆林宫新闻局披露,普京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他向三位领导人通报了自己和特朗普的对话情况。这个动作立刻引发关注。因为大家很快注意到,这一次普京没有把中国列在通报名单里。
按理来说,美俄元首会晤这么大的事,不仅涉及到俄乌冲突局势,更关乎到整个国际局势的发展,以中俄关系目前的战略高低,普京应该会在第一时间,与中方进行通报,并且在过去几年中,普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次俄罗斯的外交动作都非常罕见。
我们可以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8月8号,也就是“普特会”召开前一周,普京专门给中国打了一通电话。普京在通话里非常直接,他向中方透露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判断,同时还讲到了俄美之间最近的一些沟通情况。普京还在电话里表态,高度赞赏中国在推动政治解决危机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从这段通话内容可以看出,中俄在“普特会”之前,已经完成了必要的战略沟通。换句话来讲,普京早就把他对这场会晤的期待、判断,以及可能结果都告诉了中国。既然双方心里都有数,那会后就不需要再专门通报一次了。
其实,这场“普特会”从一开始就存在预期差。普京的要求是,乌克兰军队必须完全撤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然后以当前战线作为停火线。但据说在美方内部传话的时候,出现了翻译错误。特朗普的特使威特科夫误以为,普京只要顿巴斯地区,然后愿意撤出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特朗普听了这个版本后非常高兴,以为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机会,于是就定下了和普京在阿拉斯加见面的安排。
可以说,从一开始,双方的目标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俄方要的是承认现状,美方以为俄方要让步。等两位领导人真正面对面,分歧自然暴露。结果就是,双方谈了几个小时,却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既然结果如此,那么普京提前告诉中国,也就意味着中俄对这次会晤的判断高度一致,它只是一场象征性的接触,不会改变大局。这种提前沟通,本质上就是一种战略交底。
从大的方向看,中俄关系依然稳定。普京这次没有在会后第一时间通报中国,并不是冷落,而是因为双方信任足够,不需要走形式。相反,这种安排恰好反映出中俄的默契程度。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美俄之间不会因为这场会晤就突然缓和。美国国内对俄罗斯的敌意很深,特朗普想用一次见面解决乌克兰危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俄罗斯也不会轻易让步,普京很清楚,任何过度的妥协都会削弱国内支持。
其次,中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沟通会更加频繁。因为双方都清楚,乌克兰危机还会长期存在,美俄之间也会反复拉锯。在这种背景下,中俄需要不断对表,保持一致,防止出现误判。
另外,中亚国家会更加关注美俄互动。普京选择第一时间向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通报,说明他很在意这些国家的态度。未来中亚地区可能会出现新的外交动作,来应对美俄关系的波动。
最后我们要看到,这次“普特会”虽然没有结果,但它仍然释放了一个信号,美俄之间并没有完全断联。双方仍然愿意保持某种接触。而这对中国来说,也并非坏事。因为只要美俄之间有对话空间,局势升级的风险就会降低。而我们也就有更多的战略窗口,以应对接下来的局势发展。
正规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