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东北抗日爱国将领李杜,率领自卫军在哈尔滨一带奋力抵抗日军的侵略。然而,由于敌军兵力庞大且装备精良,李杜率领的部队终究难以抵挡,接连失利。最终,他们被日本军队逼迫至虎林县境内。
在虎林县城(现虎头镇),李杜决定将所携带的重型武器全部交给了当时的虎林自卫团第九大队少校大队长高玉山。高玉山将军,作为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原籍辽宁义县,生于1886年,长期居住在虎林独木河炮手营。面对日益严重的战况,李杜在交接时叮嘱高玉山坚守阵地,抵抗敌人。随后,他带着家人乘坐马拉雪橇穿越江面,前往苏联寻求庇护。
不久后,李杜的残余部队在大青山附近的孙大烟袋旅店暂时停留。那些幸存的士兵几乎全都身负重伤,有些甚至伤得十分严重。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他们早已精疲力竭。进入旅店后,疲惫的士兵们纷纷倒下,几乎没有一人能够站立。大家只想尽快入睡,恢复体力。
大约上午11时,一支由13辆大卡车组成的队伍驶抵大青山脚下。车队内,装载着轻重机枪的卡车上坐满了荷枪实弹的日本士兵,每辆车上约有二十名日军。原来,这支部队是从密山出发,追击李杜残部的日军。当日本兵发现大车店内藏有一些散兵时,他们立刻围住了整个旅店。此时,正在沉睡的官兵被外面的动静惊醒,看到自己已经被包围,心中一片绝望。
展开剩余68%考虑到大家的伤势严重,弹药已几乎耗尽,且敌军人数众多,带队的连长心知此时抵抗已无意义,为了让剩余的兄弟们保命,他决定主动向敌人投降。于是,他走出旅店,向日军军官表示:“我们全体投降。”日本军官答应道:“投降很好,你们赶快交出武器,排好队走到旅店后面去。”
当天的雪下得极大,积雪已经没过膝盖,寒冷刺骨。120多名散兵在雪地中艰难跋涉,缓慢地走向旅店后的空旷地。走到一片开阔的雪地时,一个日军军官命令他们将所有武器堆在一起,显然他准备训话。然而,事态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在他们刚刚排好队,日本兵在队伍前架起了两挺机枪,随即开始“哒哒”扫射。枪声响起的瞬间,100多名抗日官兵倒在血泊之中。日本鬼子在一阵猛烈的扫射后,对倒下的尸体逐一检查,发现有的仍有微弱气息,便补上一枪。就这样,这些曾为国捐躯的抗日官兵,全部死于日本兵的枪下。
然而,在这场屠杀中,只有一名叫沈国华的文书侥幸逃脱。那时,他正在外面解手,看到日本鬼子包围了旅店,便悄悄趁机逃向苏尔德(今虎林市宝东镇共乐村)方向。沈国华一瘸一拐地逃到雁来山附近,遇到三四十名手持长枪的人,他赶紧大喊:“快跑吧,鬼子马上就追过来了!他们已经枪杀了我们一个连的人,只有我一个人活着,快跑吧!”说完,他便匆忙钻进了雁来山。
但沈国华并未意识到,这些手持长枪的人其实是由大汉奸李象山派来拦截李杜散兵的虎林商会会兵,带队的正是宝东的解老六,小队长是徐宝英。听到日本鬼子追过来的消息,一些商会兵跟着沈国华一起向山上跑。解老六自信满满地说:“有我解大人在,不必怕,日本鬼子不敢怎么对付你们。”然而,鬼子很快赶到,将这些未能逃脱的20多名商会兵全部枪杀。
第二天,孙大烟袋旅店后面,倒在血泊中的100多具尸体,引起了虎林当地百姓的关注。当地的百姓在村中百家长的带领下,将这些无名的烈士的遗体用马拉雪橇运到小穆棱河,用树枝堆放并点燃了火堆,进行火葬。令人悲痛的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士兵,连名字都没有被人记住。
历史不可忘,国耻永铭心!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