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恩来诗词精选十首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和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词不仅表达了个人志向,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节点。以下是周恩来诗词
精选十首,结合其创作背景与思想内涵进行介绍:
1. 《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是周恩来1917年赴日本留学前所作,表达了他立志救国、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诗中“面壁十年图破壁”寓意长期努力以突破困境,展现了青年周恩来的抱负与毅力1。
2.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
此诗写于1916年,当时国内局势动荡,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社会不满。周恩来借诗抒发
对时局的忧虑与愤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3。
3. 《村望》
国破山河在,村残草木深。
感时勿落泪,誓叫寇惊心。
烽火连岁月,捷书抵万金。
白头休志短,患除贺更新。
这首仿杜甫《春望》之作,反映了周恩来在抗战时期的坚定斗志。他以诗言志,表达誓死
抗击侵略者的决心1。
4. 《示儿》原韵和诗
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
华师尽扫列强日,捷书飞传告鳌翁。
这首诗是对陆游《示儿》的回应,表达了周恩来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期望。他借古诗
形式传达现代革命理想,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1。
5.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此诗写于1916年春,周恩来借“扪虱而言”形容志同道合的情谊,用“卧薪尝胆”激励
自己不忘国耻,表达了为国为民的宏伟志向1。
6. 《雨中二次游岚山》
山中雨过云愈暗渐近黄昏万绿中拥出一丛樱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
人拘束
这首诗描绘了周恩来在日本岚山的所见所感,借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由与真理的向往,也反
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态度3。
7. 《四次游圆山公园》
四次来游,满山满谷的"落英缤纷";树上只剩得青枝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此诗通过描写樱花的凋零,隐喻时局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展现了周恩来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3。
8. 《无题》(旅日日记摘录)
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
这句诗出自周恩来旅日期间的日记,借自然景象象征希望与新生,表达了他对未来中国的
乐观信念1。
9. 《题〈双乐天图〉》
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若云夫妇范,愧我未能齐。
这首打油诗是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展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
温情一面1。
10. 《皖南事变》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是周恩来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所作的题词,引用曹植《七步诗》的典故,严厉谴责
国民党内部的分裂行为,揭露事件真相,具有强烈的政治影响力1。
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周恩来深厚的文学修养,更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从青年时期的志向表达,到中年时期的现实批判,再到晚年对和平与希望的期盼,周恩来的
诗词始终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与革命精神的重要文献。
二、周恩來诗词精选十首介绍
周恩来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反映
了他投身革命、建设国家的坚定信念。以下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周恩来诗词精选十首,
每首均体现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考与情感:
1. 《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这首诗创作于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之际,表达了他为救国而立志的决心。
诗中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借用了苏轼、杜甫等古人的诗句,展现了周恩来立志救国、追求真理的豪情壮志。
2.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此诗作于1916年春,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读时,送别同学返里。诗中写道:“相逢萍水
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诗中引用了“扪虱而言,
旁若无人”的典故,形容志同道合、情意相投,表达了对同学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望。
3.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1916年10月,军阀张勋为压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复辟封建帝制,在徐州订立北洋七省
军事攻守同盟。周恩来和诗的开篇,发出“茫茫大地”百姓受苦的悲怆之音,痛斥军阀重
开战造成“举国昏沉”的局面。诗歌借用深秋草木摇落和草虫凄切,暗示封建复辟将同
秋虫一样哀鸣而亡,表现出作者蔑视权贵和立志变革的抱负。
4. 《春日偶成》
1914年春,周恩来感怀于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军阀混战之苦,写就《春日偶成》
五言诗两首:“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
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第一首诗写实抒怀,以“烟霾”比喻云谲波诡
的政治形势,借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掌故,用警语般的预言收结,激励爱国志士前
赴后继、奋起抗争。第二首诗写景寄情,描写春光烂漫的景物,流淌着音乐色彩,构成一
幅明丽画面。
5. 《雨中岚山——日本京都》
1919年,周恩来在日本京都停留时创作了这首诗,诗中写道:“潇潇雨,雾蒙浓;一线
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姣妍。”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了马克思主义是穿云破雾的“阳光”,
使诗人心里充满光明,表达了他在艰难探索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欣喜、激动心情。
6. 《雨后岚山》
同样创作于1919年,周恩来在京都停留期间。这首诗赞美了烈士的献身精神,表达了无产
阶级的生死观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7. 《死人的享福》
1919年12月,周恩来创作了这首诗,针对五四前后社会出现的“劳资协作”“共同生活”
的思潮,指出统治阶级所谓的“共同生活”,不过是“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这首
诗揭露了剥削社会“人吃人”的罪恶本质,呼吁人们共同追求理想,改造社会。
8. 《村望》
周恩来曾仿杜甫《春望》作《村望》:“国破山河在,村残草木深。感时勿落泪,誓叫
寇惊心。烽火连岁月,捷书抵万金。白头休志短,患除贺更新。”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
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
9. 《示儿》
周恩来曾按陆游《示儿》原韵和诗:“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华师尽扫列强
日,捷书飞传告鳌翁。”相较原诗深沉的爱国情感,仿作更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尽扫
列强、一统华夏的冲天豪情。
10. 《题〈双乐天图〉》
周恩来为了让更多人接受诗歌,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创作了这首打油诗,表达了军民情
深的主题,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周恩来的文学才华,更深刻反映了他为国为民的宏伟志向和坚定信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正规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