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俗,知得失。”这句古老的格言是历代君王的祖训,意味着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必须洞察民间习俗、体察民情,从中提取有益的治国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历朝历代的风俗各有不同,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风俗都值得传承。例如,日本曾有一个独特且颇为离奇的风俗——“夜爬”,它是一种习惯,孩子由全村共同抚养,且这一风俗延续了千年,直到昭和时期才被废止。
在日本的古籍《源氏物语》中,便有对“夜爬”风俗的描述。据说,这一风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经过数百年的流行,直到昭和时代才最终被废除。当地人称之为“夜這”(夜爬),用以形容男人在夜间悄悄爬进女人房间的行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行为并非秘密或者被视为禁忌,女性并不抵触,甚至是自愿接受。双方的亲密接触过后,也无需担心受到他人异样的目光,因为这在村子里已经成了习惯。无论是单身女性还是已婚妇女,大家都心照不宣,甚至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展开剩余77%不可否认的是,古代日本的风俗具有一种奇特的开放性,远超当时封建社会的普遍状态。这种行为在南北朝时期愈发盛行,最终发展成一种“规定俗”,为此制定了某些制度来规范它。男人们被分为两组,通过抽签来决定哪个男人可以进入哪个女人的房间进行“夜爬”。这种安排无可抗拒,男人抽中的女人是谁,他就必须在当晚完成任务,不得反悔。
如果抽中的对象是已婚妇女,那么这项“夜爬”活动只有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即便丈夫知道,也无权反对这种行为。实际上,制度化的安排反而让这种行为增添了不少新鲜感。它不仅没有受到村民的反对,反而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认同的风俗,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
当时的“夜爬”风俗甚至形成了一种接待外来者的习惯。如果外地人进入该村并借宿在某户人家,主人家会安排女子参与这一活动。村民认为,外来人的基因能改善村里的后代,因此,外来人的后代就能为村里带来一些“新鲜血液”,帮助提升基因多样性。这一行为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和接受。
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曾这样描述:“在那个时期,山区的家庭大门总是敞开,尤其是夜晚,厨房里总会准备一些食物和餐具,方便那些‘夜爬’的男人在天亮后前来充饥。”从中不难看出,“夜爬”这一习俗在古代日本并不被视为禁忌,而是被接受并实行的一种风俗。这也反映了日本古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毕竟,所有的决定权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只能被动地等待。
在这种风俗的影响下,如果“夜爬”的男性人数过多,女性可能不得不与多个男人发生亲密关系,而不必担心受到指责。村民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不会被批评,反而是一种社会需求,因为增加劳动力是村庄繁荣的关键。如果某个女性因此怀孕,生下的孩子也不会被追问生父是谁,村里的人会共同抚养。毕竟,人口的增加才能带来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改变村庄的经济和社会面貌。而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则会视女性不守妇道、败坏风气,可能还会遭受极刑。
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江户时代,日本开始大规模建设风月场所,以促进消费。然而,这与“夜爬”风俗有所冲突,因此这一习俗在此时被逐渐禁止。然而,在日本一些偏远的山区,特别是某些小村庄,“夜爬”风俗依然存在,甚至发生了一些极端事件。例如,据传有一名年轻男子在某个夜晚“夜爬”到一户人家,然而却被女子拒绝。愤怒之下,这名男子竟然将整个家庭灭门。
“夜爬”也被称为“访妻制”,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日本民众对婚姻的宽松态度,同时也揭示了背后隐秘的目的,即通过此方式提升人口数量。在这个过程中,男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往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部分后代出现遗传缺陷。随着问题的不断显现,村民开始意识到这一行为的潜在风险,最终,许多地区的“夜爬”风俗被废止。
通过这个独特的风俗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常常是建立在现实需求和社会结构之上的,虽然其中不乏有争议和不可言说的部分,但也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